本文目录一览:
屈原的《离骚》、《九章》等伟大的诗篇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
在漫长的流放之路中,屈原和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接触,从楚民间歌谣和各种民间艺术中,吸取了大量精神营养。在楚国方言的基础上,借鉴民族歌曲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模式“楚辞”,并创作了如《离骚》、《九章》等伟大的诗篇。
《离骚》是自传体的抒情长诗,诗中凝聚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感,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参加楚国政治斗争经历和复杂曲折的内心矛盾斗争过程。全诗373句,2490字,结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想象瑰奇绚烂,代表了屈原的创作特色,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在其他的诗歌里,屈原痛斥卖国的人,讽刺那些奸臣,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于楚国的一草一木他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
屈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用生命、情操和满腔抱负,谱写了大量优秀的诗篇,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作为世界四大名人之一进行纪念。
诗篇一百三十一篇在什么背景下写成的?
诗经是后来人整理的,不是当时就作记载的。
据我的理解,诗131篇,其内容类似后来的劳动号子一类的。
只是在整理时文艺化了而已。
比如伐檀,比如硕鼠
都是很白话的东西,也是日常的现象。
同一件事儿,村妇说出来叫东家长李家短。
村官说出来叫汇报,报告。
文人说出来是艺术
就是这么回事儿。
死去元知万里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
背景: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