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始终黑科技超车的本田,到底有多少黑科技?
熟悉本田历史的同学都知道,本田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黑科技弯道超车的历史。做为大家公认的“技术宅”,在全球市场上大获成功,是什么样的魅力如此吸引用户?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本田到底有多少黑科技。而且我们不聊历史上的本田黑科技,聊本田现在的当家黑科技。
首先,从发动机开始。
都说本田发动力以性能强悍著称,但在我看来,本田发动机最大的亮点,是无缘均衡的综合能力。无论是自吸还是近几年开始普及的涡轮发动机,本田发动机都堪称全能。不仅动力强劲,还有和强劲动力不相符的节油表现。并且,本田发动机都不挑油品。车友戏称,本田是买发动机送车。
那么,我们看看实际表现,先来看一下本田自吸常见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
本田飞度(参数|图片)GK5上安装的本田L15B3,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可爆发出的最大马力为131Ps,最大扭矩155牛/米。你可能对这个数值没有概念,那我们再来做一个对比。
大众Polo(参数|图片)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10Ps,最大扭矩150牛/米,你可能觉得,这数据差的不大呀,尤其扭矩只差5牛/米;不着急,我们再来看个夸张点的。
大众2016款Polo GTI(参数|图片),同级小钢炮,搭载大众当家发动机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来到150Ps,最大扭矩夸张的达到250牛/米。
Polo GTI这数据太漂亮了,那么来看实际情况,0-100km/h加速成绩:
飞度GK5,搭载CVT无极变速器,0-100km/h需要8.67秒;
大众Polo,搭载6AT变速器,0-100km/h需要11.46秒;
大众Polo GTI,搭载大众当家7速双离合,以换档速度快著称!0-100km/h需要。。。内个。。。9.11秒。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飞度GK5被称为平民超跑了吧。原厂情况下不需要改装,在同级基本已经找不到对手了。
再来看一看,本田目前的当家花旦,地球梦1.5T。
搭载了地球梦1.5T发动机的思域(参数|图片),被网友戏称“秒天秒地秒空气”,发动机性能也确实在同级别名列前茅。加速能力甚至可以跑的赢再高级别的宝马320Li,所以思域车主大言不惭BBA随便秒,虽然夸张了不少,但确实也有这个底气。
再来看看能耗,飞度GK5上的1.5L动力强悍,油耗更加强悍,汽车之家数据,百公里只需要6.2L汽油;对比同级,POLO的百公里油耗也不算高,但依然需要7.6L。
来看雅阁,汽车之家雅阁1.5T百公里油耗测试为7.07L(比POLO还低啊!),别克君威1.5T 20T油耗为9.07L(美系车油老虎的帽子不好摘啊)。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以上提到的发动机,以及未提到的本田地球梦2.0T,都可以加92号汽油。而对手的涡轮增压,大部分只能加95号的汽油。相同性能的情况下,本田的发动机适配能力也确实罕见。
跑的快,吃的少,关键还不挑食,这还不算黑科技?
在新技术上的使用上,本田要比同为日企的丰田激进的多。也因为这个原因,本田近年来出现的如地球梦1.5T的送机油功能,咱就不在这里展开说了。
说到正题了,从VTEC到地球梦。
VTEC是本田发动机的核心黑科技,因为太有代表性,我们单独来说。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本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自行研制的 “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
我知道很多人看不懂,但是大家只要知道,这个本田独门的技术,很牛很黑科技。
本田被称为自吸王者!就是因为有VTEC技术的加持,“买发动机送车”也因此而来。
简单的说,就是一台发动机上有两种进气方式;低转速时,控制进气量,让发动机内的燃烧更充分,经济省油低排放,比普通发动机还要平顺温和;但在高转速时,会加大进气量,发动机动力大大加强,让驾驶者感觉到动力强劲!
索尼掌握的黑科技有哪些
索尼在玩极限非常厉害。总得来说,索尼是在工业设计这方面非常厉害,也是现在实际上唯一能与苹果工业设计相抗衡的厂家。(民用产品上)与苹果追求简约不一样,索尼是一直在追求极限。
VAIO
像楼上发的那部X505就是非常惊艳的超薄笔记本。说说现在吧,目前现有产品中Pro13是最好用的,综合素质也是最高的。
lt;img src=""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gt;
就是这货。1.06KG 13英寸的屏幕。这比上一代的旗舰Z系列更加轻薄。11寸非触控版只有780G真的是当之无愧世界上最轻的笔记本。虽然轻但是键盘手感依然出色。这笔记本采用了复合碳纤维。现在很多厂家都用碳纤维在他们期间上,向联想的X1 cabon,dell的XPS。不谈论他们在各自亮点,索尼在碳纤维的运用不仅比他们早得多,而且非常得心应手。要知道碳纤维是非常难以着色的。你看看其他厂家的碳纤维除了黑色有其他颜色么?
lt;img src=""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gt;
我敢保证,真机的颜色比这个骚多了,难怪叫骚尼。(百度图,侵删)索尼上一代期间Z系列的15周年纪念版的碳纤维也非常出色。有拉丝,有磨砂,有亮面。真是把碳纤维用到炉火纯青了。
好像赞过头了?不过这些都没有乱说,是索尼应得的。VAIO暂时想到这些。回头想到了再补充。
Cyber-Shot
最牛逼-RX1/RX1R
索尼是第一个把全画幅带到数码相机上来。听培训师听工程师说RX1的镜头是跟他CMOS贴在一起的。我们看看平时的微单和单电或者单反,镜头跟传感器的距离都是比较远的。为此专门去改进了镜头。手感一级棒。还那2部最近红遍天的A7/a7r.
————————————————————更新线—————————————
Handycan。
看到很多答案都没有提到摄像机。我觉得必须为他正名。
索尼在专业摄像机领域称霸这点很多人知道,连CCTV都大批量采购索尼的专业器材。但是民用上索尼没有傍老爹的。不说VG30和vg900,在家庭用的PJ和CX系列开发了平稳光学防抖。
正常来说,防抖是是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传感器移动。通过检测机身的方向,反方向的移动传感器来达到防抖效果。但是容易出现画面暗角。第二种是通过镜片组某个可移动的镜片来移动,大名鼎鼎的诺基亚920就是采用这种防抖技术。效果比第一种好。广角端没太大问题,在长焦端就会出现防抖效果下降。于是索尼开发一种新的就说平稳光学防抖。如下图,就是把镜片组和传感器做在一起变成一整个防抖组件。这个下来这个防抖效果大大提升。在广角端效果跟第二种光学防抖一样,长焦端依旧还能有同样的防抖倍数。这个非常厉害,非常有创意。我是没有见到其他品牌有这种技术,如果有请告知。
lt;img src=""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gt;
另外,这几年索尼都在摄像机推广投影,就是在屏幕的前面增加一个投影灯泡。最新的PJ820已经实现50流明和自动校准技术。还不错,就是不太符合黑科技,因为他越来越厚了。
lt;img src=""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gt;
BRAVIA
不管索尼电视害索尼亏损了多少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部门。他曾经贡献了非常辉煌的特丽珑电视。在今天这浮躁的电视行业,也就只有他已经在为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显示画质在努力。当其他在都在出安卓电视时,索尼已经不为所动。或许有人觉得这是时代的潮流,但是不管功能太多,出来的画面都是噪点还能看吗?
人气最高的回答里面提到KDX-46Q005。是索尼最早退出的RGB三色背光源的电视机、后面有推向平民的X300a x4500等型号。目前我们的LED背光源都是用偏蓝色灯作为背光源。不是纯白色灯。具体为什么,我不知道...很多人知道RGB三种颜色等分混合出来的颜色就是白色。这种白色是最纯正的。那为什么不用RGB三色灯作为背光源呢?原因就是造价高,工艺要求高,功耗也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纯粹就是黑科技索尼才来做的。但是他出来的画质真的是非常棒!颜色还原会很准确。后来索尼基于种种原因不再开发这种背光源了。
离我们比较近就是直下式背光源了。目前电视基本背光源都是在侧面,然后通光反光板来调节的。索尼在HX920/950 上用了直下式背光源也就是把背光源直接做在了后面(不要跟我说三星的中国红也是在后面的,他那是为了省钱!可以去拆开看后面多少个灯泡。)图片就不放了。索尼不太厚道,老品下士资料都难找。920会比950好看多了。比较刚毅。950太像820了。直下式的好处就是能独立控制每一区的灯泡。打个比方。如果是晚上,中间是月亮,四周漆黑一盘。普通电视月亮是没有问题,但是周围的黑就会出现灰色,月亮周围会有溢出。但是如果直下式能够直接把黑色部分的灯泡关掉。那就是真的黑了。
好吧,上面说这2个都是已经没有的技术。说说最新的特丽魅彩。这是索尼怀旧,想重先RGB三色背光源的画质。是通过一种技术(机密)看到天极网上有解释。贴给大家看下:
特丽魅彩显示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量子点发射特定的光波长,改变这些量子点的大小可以调整波长。传统液晶显示器使用高强度蓝色LED背光,红光被滤光涂层挡住。而索尼特丽魅彩电视则使用无涂层的蓝色背光,上面装满量子点,两种量子点分别吸收部分蓝色光并显示纯红和纯绿光。这样产生的结果是量子点发出的白光比由滤光涂层引导出的白光波长更强更稳定,且能显示更多颜色。
基本是这样吧。虽然是很棒的技术,但是个人觉得稍稍有点过了。不过如果配合绚丽黑耀面板会柔和很多,看起来比较舒服。(W950 X9000机型用这个面板)
个人3D头戴式显示器
有评论说让说下这个。我看到有回答已经提到这个了,都说到点了。官方的介绍是如20米处观看750寸的巨屏。主要是通过屏幕前面那2个镜片去实现了。我觉得最要亮点是那2个0.7寸的720p OLED显示器,2000以上的PPI。
经典walkman X1000
lt;img src=""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gt;
真是要美哭人了!我要黑色那部!!
我相信索尼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特别是walkman。但是时代的发展不等人,索尼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很多我们心中的经典开始妥协。就像walkman,说不定那天他就突然推出市场了,因为他对拯救索尼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卡片机(我突然发现我忘记他了)还有vaio。
lt;img src="" data-rawwidth="60" data-rawheight="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0"gt;
这个我最喜爱的logo。
对于现在的索尼来说,最重要的是手机,电视,PS,还有相机。其他的可能会作为技术慢慢融合在这4大种类中。不胜嘘唏啊!
索尼很多经典的,称之为黑科技的产品,评论中的电子狗,机器人,Sountina...都是在索尼辉煌的时候研发出来的。你现在能想象索尼还有精力去开发这些东西吗?所以,妥协的索尼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等到索尼再次雄起,我相信他那黑色的血液会让我们看到更加惊喜的产品。
————————————————————我是悄悄的更新线———————————————
看了这么多评论,还没有人提到索尼的CMOS。目前索尼的CMOS是索尼少数能“风靡全球”的产品了。 小在手机领域“横扫全军"据我个人不准确估算,大概有80%的手机品牌使用索尼传传感器了,包括Apple,三星,魅族,小米,OPPO等等。。大到全画幅,不仅自家使用,尼康少数高端机器会自己去改进传感器,其他部分都是直接使用索尼的。哈苏甚至有采用索尼中画幅的传感器了。
先说说2008年开始火遍全球的背照式CMOS.-Exmor R
我从官网扣来了一张图:
lt;img src=""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gt;
简单来说就是索尼把原来覆盖在光电二极管(就是把光信号转换数字信号)上面的金属电路移到后面去了。这样光线射在CMOS上就不会有一部分被金属电路挡住而被放射,能增加CMOS的吸光量,使感光面积大大增加。在本来面积就很小(1/3,甚至1/4)的小传感器上面意义重大。
然后2012年索尼又来黑科技了一下,又推出了堆叠式CMOS-Exmor RS
最开始在L36H也就是Xperia Z 上面推出,(最先发布貌似是OPPO,但是上市还是Xperia Z 先)然后一大波厂家迅速跟进,现在基本的手机都是1300像素Exmor RS
来自官方的图片:
lt;img src=""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gt;
如上图,背照式虽然把金属电路放在了后面,但是旁边还是有电路,Exmor RS就把旁边电路放在了下面。可以放传感器的面积做大,也可以把传感器做小。最开始推出的时候有3个规格。同样来自官方的图片:
lt;img src=""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gt;
后来索尼有自家出了一个1/2.3的,只用在Xperia Z1/Z2上面,不供货给其他品牌。之歌尺寸已经是我们传统卡片机的传感器规格了。能够把这么大传感器塞进手机而不增加手机的厚度和大小(你们看看诺基亚!)也是得益Exmor RS的改良。
那为什么大的传感器没有用到背照式这个技术呢,一方面原因背照式就是为了解决小传感器感光面积不够而开发的技术。另一方面,背照式在大传感器的应用难度很大,有多大呢?这个我真不知道。。但是在RX100M2已经用上了背照式了1英寸传感器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只不过索尼没怎么宣传。
最近索尼有发布了另人震惊的曲面CMOS:
CMOS在两边是翘起来的,可以参考弧面电视。看看瘾科技的报道:
实际上在这种边缘成像的改进在A7r那块3600万像素已经有在尝试了。又是官方图片:
lt;img src=""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gt;
在边缘的地方,像素点是斜的,能够和进入传感器的光线形成一个一样的角度,让边缘成像更好。官方这么介绍:
无隙的芯片镜片是指通过优化设计,消除芯片上微型镜片间的间隙,增加芯片镜片对像素点的聚光率。而镜片位置匹配技术对不同方位芯片镜片基于像素点的位置作出优化,很好地收集从锐利角度入射的光线,减少大尺寸影像传感器对E卡口较短法兰距的影响。两者技术结合,增加了影像传感器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信噪比。
以上。。
还有专业器材的45度排列的像素点。
lt;img src="" data-rawwidth="317" data-rawheight="1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gt;
我之前有听过的,但是我现在忘记了。可以看看这个链接:
更新最近2款黑科技产品。
第一是2016年推出的Z9D电视。
lt;img src=""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gt;
咋一看平淡无奇,但是Z9D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液晶电视。
上面有介绍背光源,这台电视也是直下式的背光源。区别是之前的直下式是分区的,128区256区等等,也就是说是几个LED一组一起控制,举个栗子:总共有1152个LED,9个一组就是128个分区。而Z9D恐怖的地方是它每个LED都是独立控制的,这就让Z9D在控光方面强大到丧心病狂,是最接近OLED的液晶了。并且每个LED是集束,能让亮度更好,Z9D的亮度是普通液晶的16倍。
第二是最近才发布的微单A9。这是第一款堆栈式全画幅,1/32000电子快门,20张/秒连拍。而这些在机身重量控制在670G。
LDAC
别家的蓝牙耳机用的都是sbc,aptx编解码器,但是传输速度都不够,有些甚至听mp3格式都会音质下降,索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直接自己推出个LDAC,传输倍率是传统的3倍,最高可以接近hires的音质。
lt;img src=""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gt;
之前ldac只有自家的手机和播放器支持,最近索尼还把这个技术奉献给google,在安卓8.0后可以支持LDAC了。
评论有人说让我更新下A1,A1是索尼停了10年又重新推出的一台民品OLED。相比前代现在的技术和时机更加合适。A1算是索尼在专业器材深耕那么多年后下放了一些技术到了A1上面,例如黑电平校正。放下相片:
lt;img src=""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gt;
lt;img src=""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gt;
正面就是个屏幕,看不到支架,看不到音响,简直就是艺术品。另外说个小知识,在索尼的产品中特别是电视你会发现sony的logo都是在正中央的,这是索尼规定好的,这次为了让A1看起来更见简洁,特批放logo放在左下角。
音响这次索尼采用了屏幕发声技术,官方叫做银幕声场。通过屏幕后方的两个驱动单元带动屏幕震动发声,实际在听的时候你会发现声音是从画面中来的,体验比音响在底部那些好太多了(z9d:听说有人在说我坏话?)至于为什么之前的液晶电视不做这个技术,主要原因是液晶是很多组件组合在一起的,如果通过屏幕震动发声容易让组件松动,而OLED是一个整体所以可以支持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另外的一个黑科技,常常会被人忽视,但是又非常重要。索尼的产品中有很多东西都不会拿出来宣传,但是拿出来的肯定就是非常厉害的东西。如果我们仔细去看索尼的发布会或者官方宣传资料中,电视都会提及一个东西,那就是它的芯片。
lt;img src=""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gt;
索尼电视的芯片由来已久。从我知道的贵翔芯片,到后面的BE芯片,x-reality,4k x-reality到最新的X1芯片,算了是集大成者。里面把之前的4K X-reality,特丽魅彩(颜色)一起管理。A1,Z9D上面的更是进阶版。芯片的作用不用我解释,重要是里面的算法。索尼X1芯片主要是针对降噪,清晰度,颜色,对比度等进行优化。额外还附送对于一些新功能的支持,如之前主打4K,里面就内置了1080p信号源倍线至接近4K,现在主打HDR就有把SDR信号提升至接近HDR。还有类似平滑渐变,画面重塑,噪点粉碎等等太多我都记不过来,每一代升级都有很大的提升。
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打开索尼电视的画面设置会发面里面有许多选项还有专业的功能调试,而这些其他品牌是没有的。这不也从侧面验证了这颗芯片的强大吗?
另外说一件事,我亲眼看到X9300E播竞品的演示片,并且旁边还有一台竞品的旗舰。9300直接把竞品着重想展示的内容以更加准确得表现出来。
淘宝上你能买到的黑科技产品有哪些?
昆虫无人机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简称DARPA,负责为美国政府研发出强大的新军事技术,他们有一个非常古怪的研究项目,在甲虫的幼虫体内植入电子控制装置,随着昆虫的生长,它的身体与电子装置融合一体,通过激发翅膀的肌肉就可以无线远程控制它。这些电子零件放弃了传统的电池,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供电产生β粒子,接下来可要注意到你家的虫子了,确保它不是被CIA派来的。
机器骡子
波士顿动力公司与DARPA紧密合作,创造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大型机器骡子,未来某一天会在军事任务上广泛使用,机器被设计成用于携带减缓地面部队速度的装备,比如沉重的背包。这个四腿机器人可以很容易地跨越道路上的障碍,并且可以跟上部队的行进速度,为部队提供弹药和食物等物资,而且它的平衡性也很好。
高能液态激光区域防御系统
高能液态激光区域防御系统简称HELLADS,将数十种技术组合一体,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战斗机上的激光武器,由DARPA负责研发,目标是研制出在B-1轰炸机上可装备的150千瓦的轻型激光武器,为了这个目标,DARPA正在研制超小型固态激光器,多束激光聚在一起用来组成高能的激光。
微波射线枪
如果想使用更个性化的武器,微波射线枪肯定是首选,这种武器可以在200码外将噪声波射入对方脑内,微波通过头盖骨进入对方的大脑,耳膜也无法保护,它可以制造各种的噪声,这种武器早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做过测试,它设计为并不致命,只为制服目标的武器,和橡胶子弹一样,但的确很科幻。
纳米机器人医生
你想弄明白医生是如何诊断你的吗?仅仅把你是告诉他们的输入电脑百度一下就行了吗?难道你不想拥有一个更靠谱的诊断方式吗?纳米机器人怎么样?DARPA正在研发一种可寄宿在人体内的纳米机器人,它们可以诊断并治愈疾病,被称为体内纳米载体平台,关于医疗方面的研究始于2012年,DARPA现阶段正在测试各种纳米机器人,各个阶段对机器人都有要求,这些机器人的载体运输蛋白被称为脂蛋白,可以用这种物质在分子层面监控宿主的健康情况,在对人体造成危害前,防止疾病和化学武器侵袭身体。
A柱透明化 B柱能开锁 汽车上的这些黑科技你见过几个?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重需求
现在车企可谓是绞尽脑汁
想尽办法为产品不断的赋予“黑科技”
例如智能语音、智能探测、车机游戏等等
就连刚上市不久的哪吒U也是如此
近日
哪吒U正式上市
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3.98万-19.98万元
与此同时
其还为部分车型
安排了“透明”A柱
但需要加价1.2万元
基于哪吒汽车的AR-View系统设计
其通过一块12英寸的AMOLED柔性屏
安装在A柱内侧
配合智能软件算法和外部高清摄像头
让A柱变成“透明”
同时还可根据驾驶员的头部移动
自行调整画面视角
要知道
每年因为A柱盲区发生的车祸不在少数
哪吒U此举不但解决了盲区问题
还进一步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不过在汽车A、B柱上做文章的可不止它一个
美国少女——“透明A柱”
曾发明出解决A柱死角的方法
不仅获得了博通大师赛的奖项
还赢得了2.5万美元的奖金
据了解
其在副驾驶座上安装了摄影机
将捕捉到的影像同步到车内的投影机
再将影像投射到装有特殊布料的内侧A柱上
从而重现A柱遮住的影像
沃尔沃——镂空的A柱
和上面的相比
沃尔沃此前的这款A柱
科技感并没有那么强烈
在早些时候
其推出一款名为SCC的概念车
(Safety Concept Car)
最大的特点在于A柱采用了镂空设计
其原理为格式塔效应,即脑补能力
通过数个不完整的画面
在大脑中形成接近于完整的画面
将A柱盲区影响降到最低
不过这项设计至今仅停留在概念车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偷工减料”
捷豹路虎——360°虚拟城市风挡
2014年,捷豹路虎推出360°虚拟城市风挡
让车内的A柱不再阻挡视线
实现360°的全景视野
其将OLED屏可以做成柔性屏贴到A柱上
通过摄像头将车外影像
投射在车身每个相对应的支柱上
而车内的摄像头则用于捕捉驾驶员的眼球位置
通过后台的算法来计算屏幕显示视角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在量产车中出现
据说是因为成本问题
林肯汽车——密码锁
除了A柱
一些车企也喜欢在B柱做文
像是林肯旗下的车型就在B柱上设置了
一套密码
在B柱上输入正确的代码后锁自动打开
同时按住7-8、9-0即可完成上锁
据了解
这是为了车主在驾车出门去游泳或慢跑时
能够将钥匙留在车内
轻装上阵的解决方案
不过说实话
又有多少林肯车主会采用这种方式解锁呢?
特斯拉Model 3——刷卡进入
特斯拉Model?3在车身B柱同样设置了解锁
相比于上面的密码解锁
它则采用的是刷卡的方式
与此同时,Model?3还配备了手机解锁
通过蓝牙和Model 3进行连接
即可完成
除此之外
国内的消费者也可以选择
购买一个传统的车钥匙
但价格却高达1200元
不如将卡片芯片植入到皮肤里
来的实惠、方便
BYTON K-Byte——人脸识别
拜腾作为新兴的造车新势力
K-Byte Concept配置了相当多的科技配置
不过要说最耀眼的还是
它那套集解锁和启动于一体的面部识别系统
面部识别器被设在B柱上
使用的是多摄像头而不是液晶扫描仪
坐进车内后
全液晶屏会对车主进行再次扫描
确认车主的身份
以确保车辆安全
众所周知
汽车上的AB柱都是重要的车身结构件
是用于抵抗撞击的重要力学结构
专家表示
“在AB柱强度够的情况下
车企可任性加装‘黑科技’
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安全问题
‘透明A柱’虽然好
但在发生碰撞之后
玻璃容易破裂
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与此同时
哥认为若想要让驾驶员实现所见即所得
画面显示内容就需要司机动态视角实时匹配
哪吒U作为国内目前少数配备“透明A柱”的产品
其实际画面效果和稳定性
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有哪些黑科技?
首先是它的图形加速黑科技。
在这天,华为的老总余承东在手机发布会上,正式揭开了“很吓人的技术”的神秘面纱。这个技术就是GPU Turbo图形加速。GPU Turbo图形加速到底是个什么鬼?虽然华为在数据上做了很多比较,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个技术到底是啥。
通俗易懂地来讲,当你打开手机应用,手机要给你显示你想看的内容,就得启用CPU,帮你在手机内存里一个一个的找。至于找的速度有多快,就跟你仓库存放的物品数量有关。根据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在使用了GPU Turbo图形加速技术后,华为手机的图形处理效率将提高60%,而省电程度也提高了30%。
黑科技:它不仅是手机,更像电脑
更强大的充电、续航能力华为 M20 配置 4000mAh电池+22.5W快充,已是相当优秀;M20 Pro 更是突破性搭载4200mAh+40W快充。不仅续航久,更是半小时就能充入70%的电量,是iPhone X充电速度的近4倍!
黑科技:它不仅是手机,更像相机
在iPhone硬件创新稍显乏力时,国产手机进步迅猛,华为年度旗舰Mate 20便是备受关注的产品之一。在外观上,Mate 20系列最引人关注的,手机背面三个徕卡摄像头和一个闪光灯的田字型分布,这一设计也被不少人调侃成“浴霸”。三颗摄像头的具体参数为 1200万像素(广角,f/1.8光圈)+1600万像素(超广角,f/2.2光圈)+800万像素(长焦,f/2.4光圈),支持自动对焦(激光对焦/相位对焦/反差对焦),支持 AIS 防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