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网络安全事件为什么频繁发生?
- 2、我国曾面临哪些网络安全事故是如何应对的
- 3、有哪些影响互联网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 4、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哪几类?
- 5、关于网络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 6、网络安全事件会带来哪些常见的危害?
网络安全事件为什么频繁发生?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安全事件接连“爆发”,现在进入21世纪第18个年头,没有谁可以轻易离开网络,尽管它以一种悄无声息的状态存在,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分量。但如今的的网络世界,危机四伏、暗流涌动,存在着很多危险,勒索病毒、网络诈骗肆意盛行,威胁着网络的健康发展。
在接连爆发的网络安全事件中,最先出问题的是全球最为知名的半导体制造巨头英特尔,这个给全球提供电脑芯片的公司竟然被曝出了芯片存在设计漏洞,随后英特尔对外称将建立新的网络安全部门,该事件还被一些业内专家称为“计算机史上最大安全事件”。相信2017年5月,那场肆虐全球的勒索病毒事件至今让人难以忘记,这款名为“WannaCry”的勒索病毒一天内横扫了150多个国家,许多国家的计算机用户被勒索病毒锁定,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到目前为止,你可能已经听说99%的勒索软件攻击是通过电子邮件伪装进行的。可能您身边IT行业的朋友也会建议您实施垃圾邮件过滤器、防火墙、防病毒和安全信息以及事件管理(SIEM)解决方案等安全措施。这些保障措施对于防止这种攻击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网络安全方面还是没有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
在主要芯片制造商披露了几乎所有现代计算设备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的漏洞之后,苹果将为其“产品”缺陷所影响的产品发布补丁。Newslook随着勒索软件的出现,也在安全产品和产品的扩展(其中许多在这一点上是彼此的镜像)上做了改进。在防病毒领域,最新趋势是机器学习,它偏离了之前基于定义的版本,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来识别系统出现异常的时机。但是,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并不是数据的唯一威胁。事实上,最近的安全问题根本不是病毒。谷歌工程师最近发现了英特尔,AMD和ARM处理器的漏洞,这些漏洞在过去的20年中的几乎每一台电脑和智能手机上都有,这些被称为“幽灵”和“崩溃”的漏洞是计算机处理器实际架构中的安全缺陷。如果网络犯罪分子找到利用它的方法,那么这种架构漏洞可能会使系统无法利用。简而言之,这个漏洞可能被用来监视和捕获在受影响的处理器上的任何给定设备上处理的所有数据。
微软已经采取了迅速的行动为他们的主要操作系统创建更新,以解决这个漏洞。其他主要的操作系统供应商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安全厂商正在全天候工作来更新他们的防病毒程序。据了解,这些更新虽然需要大幅降低多达30%的系统速度,但能确保这个漏洞已经得到解决或增强网络安全,因此定期监控您的网络并寻求安全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在勒索病毒事件中,让人惊讶的莫过于该病毒的源头竟是美国官方针对Windows等系统自行研发的黑客武器。这让我们意识到,再强大的网络防护体系都有被攻破的可能,世界上没有不铜墙铁壁、刀枪不入的安全之地,即使设计再精巧,结构再复杂,无一例外都会有漏洞。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项研究显示,程序员每写1000行代码,就会出现1到6个缺陷或错误,而这1到6个缺陷就有可能产生漏洞,如果这些漏洞不能避免,那么“被攻击”的可能性就会增强。
那么面对网络安全这个新战场,我们该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呢?如今中国的手机用户规模以经很大,所以说我们首先要保障的就是手机的网络安全。维护手机网络安全,比如防止电信诈骗、电话骚扰、个人信息的保护。所以我们一点要在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当然现在手机上都自带安全软件,有了这些软件,就可以拦截一些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也可以阻隔一些恶意的网站。
由于电脑本身的系统就可能存在一些漏洞,因此,电脑的使用更应该加强安全意识。安装安全软件,比如电脑管家、金山毒霸、360安全卫士,这些软件都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当你访问的网站不正规时,它会及时提醒你。装上了安全软件,一定要定期用它对电脑进行病毒查杀、定期进行体检,这样才能避免电脑感染一些恶意的病毒。如果出现了新的病毒,一定要及时关注这方面的消息,按照官方的说法进行操作,或由专业人士对你的电脑进行防护;也可以对电脑系统进行更新,修复漏洞。
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使得信息良莠不齐,而我们自己又没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因此不要随便打开一些不知名的网站,安装一些未知来源的软件。除了企业为公众设计和研发的相关防护措施以外,公众自身也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出现一些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用户首先要确保网络使用环境的安全性,尽量避免随意连接公共场合的WIFI,谨防落入不法分子架设的采集个人信息的假WIFI中,是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要及时更新手机木马查杀等系统,不要使用一些万年都不变的个人密码。除了黑科技为网络安全加持以外,维护网络安全也离不开人才的培育。会玩电脑的都去做黑客了,那我们就要培养一些维护网络安全的高技术人才,才能对抗黑客的恶意攻击。现在得时代是我们的时代,我们应该承担起维护网络安全的重任,为维护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国曾面临哪些网络安全事故是如何应对的
我国曾面临的网络安全事故有千年虫,是在1999年广泛受人关注的一个很有名的网络安全事件,后来给出的官方说法是千年虫不是病毒,而是计算机诞生起就留下的一个大BUG。
应对方法是集中了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降低千年虫问题带来的影响,但是千年虫问题是没有被完全解决的。
计算机2000年问题,又叫做“千年虫”、“电脑千禧年千年虫问题”或“千年危机”。缩写为“Y2K”。是指在某些使用了计算机程序的智能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芯片等)中,由于其中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
因此当系统进行(或涉及到)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如多个日期之间的计算或比较等),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因此从根本上说千年虫是一种程序处理日期上的bug(计算机程序故障),而非病毒。
有哪些影响互联网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震惊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
十四年前,中国骇客whboy(李俊)发布熊猫烧香病毒,因中毒电脑桌面上出现“熊猫烧香”图案名噪一时,这也成为了当时一度让人谈网色变的病毒。
熊猫烧香病毒可通过感染系统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导致打开网页文件时IE自动跳转到指定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同时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熊猫烧香感染门户网站、击溃数据系统、导致网络瘫痪,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熊猫烧香”已经永远停留在十几年前。
总结如下:
如今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熊猫烧香跟今天的勒索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带来的危害完全不能相比,但该病毒却是国内民众第一次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了真实的感受,因此成为病毒史上的经典案例,对国内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起到了推动和警示作用。
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哪几类?
1、有害程序事件(MI)2、网络攻击事件(NAI)3、信息破坏事件(IDI)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ICSI)5、设备设施故障(FF)6、灾害性事件(DI)7、其他事件(OI)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解读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GBT 24363-2009 信息安全技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网络攻击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网络攻击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等多部法律法规文件,根据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等,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网络攻击事件、有害程序事件、信息泄密事件和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四大类。
网络攻击事件:
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等。
有害程序事件:
蓄意制造、传播有害程序,或是因受到有害程序的影响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攻击程序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等。
信息泄露事件:
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被篡改、假冒、泄漏、窃取等,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泄露事件包括专利泄露、系统主动监控及异常查单、产品竞价推销、怀疑员工泄露客户资料、员工泄露公司合同等。
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内容的安全事件。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的信息安全事件;针对社会事项进行讨论、评论,形成网上敏感的舆论热点,出现一定规模炒作的信息安全事件;组织串连、煽动集会游行的信息安全事件。
2、信息安全事件分级
依据《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网络攻击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网络攻击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等法律法规文件,从以下因素进行考虑
信息密级:衡量因信息安全事件中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要素;
声誉影响:衡量因信息安全事件对公司品牌
关于网络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聊天陷阱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网虫”钱某终于见到了网上聊天认识的女网友“仇某”。然而,两人散步至一处花店附近时,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无准备的钱某不仅遭到一阵殴打,身上仅有的1部手机和300元人民币也被抢走。
3天以后,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称“仇某”的女网友。原来,两人在网上搭识以后,钱某经常出言不逊,裘某萌发报复念头,找到以前的男友抢劫钱某财物。
2、低价陷阱
2018年1月,徐某无意中进入一个买卖二手车的网址,发现其中一辆本田CRV车只要13000元。徐某心动不已,随即联系网站客服,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信息并通过网银转账500元订金。2天后,对方告知押车员已将车子运送至天台县,要求徐某支付余款12500元。
徐某打款后兴冲冲等着去提车,结果对方又找各种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骗了。
3、“支付宝”发邮件称需升级
小美在淘宝开了一家汽车用品店。一个“买家”来店里拍了一套汽车坐垫后发了一张截图,显示“本次支付失败”,并提示“由于卖家账号异常,已发邮件给卖家”。小美打开邮箱,果然有一封主题为“来自支付宝的安全提醒”的未读邮件。
小美没有多想就点击邮件里的链接,按提示一步步进行了“升级”,期间几次输入支付宝账号和密码。隔天,小美发现账户里的8000多元余额被人以支付红包的形式盗空。
4、代“刷信誉”先交“服务费”
阿珍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卖袜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网上看到可以帮忙“刷信誉”的广告,便心动了。加QQ后,对方要求先付钱才能帮其代刷,阿珍就向对方账户汇了1500元“服务费”。没过多久对方又称,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保证金”。
这下阿珍起了疑心,要求对方先刷一部分信誉再谈,对方却坚持要阿珍再汇款。阿珍越想越觉得可疑,要求对方退回1500元,对方却怎么都不理她了。阿珍这才明白,自己是被骗了。
5、“大客户”下单后要“回扣”
去年7月,小罗的汽车用品淘宝店来了一个“大客户”。这买家自称是公司的采购,想要长期合作,但希望小罗给“回扣”。一番沟通后,买家很快用另一个旺旺号拍下1万多元的宝贝并付款,随后要求小罗将说好的近2000元“回扣”转给他。
小罗转了回扣后,对方却申请了退款,因为“回扣”是通过支付宝直接转账的,无法申请退款,小罗因此损失近2000元。
网络安全事件会带来哪些常见的危害?
1.计算机病毒是现在最常见的威胁计算机安全的问题。计算机病毒命名规则:病毒前缀、病毒名称、病毒后缀。其实只看前缀就能分辨出是那种病毒了。系统病毒( 例如windows...
2.口令破解。
3.网络监听。(你的信息有可能在中途被黑客所截获)
4.口令猜测。用网上的软件可以破解你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