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五年级《斯蒂芬·霍金》读后感,要400字,不要太深奥!
烈火试真金 逆境造强者——读《斯蒂芬·霍金》一文有感
--------------------------------------------------------------------------------
还记得战国时期孟珂的那句名言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烈火试真金 ,逆境造强者。
的确,古今中外的无数先例都已证明:在困难和厄运面前怨天尤人,丧失斗志,一蹶不振,甘当命运奴隶的人,最终会一事无成而被历史所抛弃;而那些敢于同苦难和厄运做斗争,勇于同命运抗争,善于从逆境中努力奋起的人,终究必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命运的主宰者、幸运的宠儿和事业的集大成者。
《斯蒂芬·霍金》一文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介绍了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终身教授,当代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斯蒂芬·霍金的精彩人生。
掩卷沉思:斯蒂芬·霍金的人生经历和非凡成就不就是孟子这一至理名言的最好诠释和真实写照吗?
斯蒂芬·霍金——一个患有“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长达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的人,却是一个写作了《时间简史》、发现了黑洞的蒸发与大爆炸的“宇宙之王”,和一个举世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面对残疾、病痛和各种困境,他一直顽强着、抗争着、奋斗着,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又一个辉煌!
斯蒂芬·霍金的人生不幸和卓越人生,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另一个身残志坚的人——史铁生。
史铁生,21岁时因病而残,在这样的困境下他写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之后,厄运再次降临,他得了尿毒症,肾功能也衰竭了。可是,他依然笑对人生,而且写出了不朽名作《病隙碎笔》。
其实,这个道理在整个生物界都是适用的。小老鹰要想飞翔,最初还不是老鹰妈妈一次又一次把小鹰们“狠心”地从悬崖上扔下去,以逼着它们为了活命而不得不勇敢地在死亡之路上展开翅膀,从而练就一身鹰击长空的过硬本领?
总之,古今中外的伟人和成大事者的经历,以及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都无不告示我们:人生之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一帆风顺和万事如意都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困难、厄运、逆境……其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人生的成功与否往往于此见分晓。
特别地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来说,生长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从一来到人世间就是每个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娇着、宠着、惯着,被优裕的物质生活包裹着,哪受得了一丁点委屈?试想,如此这般被娇养在温室里的花朵,虽然现在的日子舒适、安稳,如果有朝一日一旦被移出室外,如何受得了那些风吹和雨打?
一次考试不理想,就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同学之间偶有不如意,就各不相让,大打出手;老师、家长批评的语气稍重了,就觉得委屈,内心受不了……想想斯蒂芬·霍金,想想史铁生,想想保尔.柯察金,难道我们不觉得汗颜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想想将来,一旦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始自己的独立人生时,还会有多少坎坷、多少磨难、多少 “火焰山”在等着我们去征服?
为此,我个人以为,从现在开始我们这些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就应该自觉地接受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像老鹰妈妈训练小鹰一样,把自己主动“扔下悬崖”去,也许真的就会收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培根说过:“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爱默生说:“逆境是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古人也说:“玉不琢不成器。”其实,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烈火试真金,逆境造强者!
具体到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琐事做起,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努力保持一种健康、快乐、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笑对人生,笑对逆境,笑对苦难;把苦难当成人生经历的一大财富,把逆境当成一道必须完成的作业题。心怀梦想,不屈不挠,相信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空间简史读后感
刚开始读《宇宙简史》的时候,我觉得那些语言太深奥太专业太生僻了,怎么也看不懂,那文字中蕴含着宇宙独特而神秘的魅力,是在细细品味后才领悟到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霍金,全名史蒂芬·霍金,他生于1942年,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现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提出黑洞发射辐射的预言,在科学界引起革命性的轰动。霍金因为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只能无助的坐在轮椅上,但他克服了残疾的障碍,让思想遨游到无限的时空,揭开宇宙之谜,霍金既是残疾天才的典型,也是当代的大众文化偶像。
他,是轮椅上的攀登者!《宇宙简史》用迷人的表达方式讨论了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时间和时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题,霍金用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了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探寻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这一未竟之业中,它将引导世界各地喜欢仰望星空的人探寻宇宙的秘密。他认为的宇宙是一个或在膨胀或在收缩的空间,而且他还相信,宇宙是在一次爆炸中诞生出来的。而宇宙的原型是什么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宇宙原来只是一个星球,但它的密度非常高,光亮很大,终于在某一天,它突然爆炸了,这就形成了宇宙,虽然这只是假想之一,但这却是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黑洞中的信息丧失如何降低我们预言未来的能力。如果信息在黑洞中丧失,情况就并非如此,任何事情都可能已经发生过。预言将来的能力也被削减了。我们能够确定地预言粒子具有相反的自旋,但是如果一个粒子落进黑洞,就不能对余下的粒子作确定的预言,这意味着在黑洞外不能确定预言任何测量,作出确定预言的能力被减低至半。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受到限制。第一,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使得经典意义上的决定性被减半。第三,不平凡的时空拓扑,使波函数被密度矩阵所取代,就在这里引进了热力学意义上的随机性。
我们每天都会遥望星空,天上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我们所生活的家园--地球就是广袤无垠的宇宙的一小部分,我们心中难道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宇宙?宇宙有多久的历史呢?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还有与我们同处一个宇宙的邻居,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他们又是什么呢?宇宙所带给人们无限的诱惑力,它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更多更多宇宙的谜底!霍金轮椅上的著作《宇宙简史》所不能解释的宇宙的谜语就等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揭开!
读时间简史读后感,800字左右。
读时间简史有感
时值暑期,正是充电的好时候。上网一查,100本书一字排开,再仔细一看,我的眼球立刻被一本书吸引了,那本书正是《宇宙简史》。茫茫书海独见一书,此书当然不同凡响。自己平时一直喜欢看一些科普类的书,对《时间简史》也早已有所见闻,适逢暑假,又恰见这本仰慕已久的书的姐妹篇,当然立即拍案决定购买此书。这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科学巨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了最深奥的宇宙原理。在不断汲取着新知识的同时,从书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其他的东西,这些已超过了知识本身给我带来的启迪。《时间简史》已给我带来了一轮强烈的冲击,而《宇宙简史》把这股冲击延续了下去……
读时间简史有感800字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我漫步在知识的世界中。曾几何时,自己对于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和渴望,想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天上的月亮。现在,我依然喜欢眺望星空,看着颗颗流星,看着五彩的星座。从书中,我了解了更多关于黑洞的故事,揭开了反物质神秘的面纱,知道了更多遥远星系的奥秘。从书中,我掌握了许多天文学的知识,让自己与遥远的未知更近了一步。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从中学会了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只是因为如果他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观察它。”从书中,我感悟到的是那颗对科学执着严谨的心,那颗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心,那颗刨根问底的心。科学家们的不懈追求,为的是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从不曾止步。所以读罢此书,我更感受到的即是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而我更是被作者霍金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空前的。
简练的语言,播撒着浩渺的知识;睿智的语言,体现着博大的智慧。这次的阅读,让我长了知识,增了视野,也让我学会了严谨的态度。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无价的至宝,因为他们将成为我得垫脚石,对我以后的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这一点一点的积累,如繁星般,无边无际地闪耀在知识的夜空中,广袤无垠地漫布在思想的宇宙中……
黑洞是怎么来的《黑洞简史》(黑洞简史)书评
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形容,预言了一种叫做“黑洞”的天体。黑洞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天体。它的体积很小,而密度却极大,每立方厘米就有几百亿吨甚至更高。假如从黑洞上取来小粒米那样大小一块物质,就得用几万艘万吨轮船一齐拖才能拖得动它。如果使太阳变成一个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就将收缩至不到3000米。因为黑洞的密度大,引力极其强大,黑洞内部所有的物质,包括速度最快的光都逃脱不掉它巨大的引力。不仅如此,它还能把周围的光和其他物质吸引过来。黑洞就像一个无底洞,任何东西到了它那儿,就不用想再“爬”出来了。给它命名为“黑洞”是再形象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