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电影观后感
七宗罪的特点
这部出色的惊险悬疑影片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后却成为凶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是对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条的不可抗拒,还是象征了这多罪该罚的人世间的混乱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结束时斯班瑟说的那句话“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观众对玄学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剑出偏锋的讲一个连环谋杀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大红龙,七头,也戴着冠冕......
七宗罪的观后感 英文
Director David Fincher doesn't want his audience to be comfortable for a moment while watching "Seven." Shaky camera shots, dark sets and a disturbing script that takes its characters to the extremes of emotion all contribute to the film creating a unsettled feeling that stays with you for a couple hours after the credits roll.
The film begins with the overused premise of a young cop (Brad Pitt) being teamed for a murder investigation with an veteran on the verge of retirement (Morgan Freeman). The two quickly develop a tense disrespect for each other, Pitt being the cocky smartass type (who is nonetheless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and Freeman the hardened, pessimist New Yorker who has seen it all.
Their investigation of a bizarre murder, in which an obese man is forced to eat himself to death, turns into a hunt for a serial killer who uses the seven deadly sins -- gluttony, greed, sloth, pride, lust, envy and wrath -- as his calling card. The second victim, a rich lawyer, is the not-so-subtle tip off -- "greed" is written in blood on his carpet.
What gives "Seven" it's unsettling impact is the way the film connects deeply with each character, even the victims who are never seen alive. Freeman, Pitt and Gwyneth Paltrow ("Flesh and Bone") as Pitt's wife are all in top form here and the audience comes to know them intimately -- whatever affects them, affects the viewer equally.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of Pitt, whose character struggles to maintain his optimism in the face of the horrors he sees.
The killer is played, by a well-known actor who is not named in the opening credits (the producers want to keep his identity a surprize), with a calm but explosive demeanor conspicuously reminiscent of Anthony Hopkins in "Silence of the Lambs."
Although very little of the violence in "Seven" is on screen, it is by design considerably more disturbing than a horror movie or more mild thrillers like "Misery."
The tension is so well played that even though the unsatisfying conclusion becomes obvious a good 15 minutes before the climax, it doesn't diminish at all the churning feeling in the pit of you stomach as you leave the theater. Because of the way it assaults the emotions, seeing "Seven" should not be taken lightly. It's a difficult movie to forget.
这个也许行
求《七宗罪》1500字的电影观后感,从心理学角度
七宗罪》观后感
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在你的身上,有它们的影子吗? 冬天的早晨,天阴沉沉的。
电影《七宗罪》在电脑屏幕上不断切换境头。人,也不由得惊悚起来。刚刚看这部电影,看前面部分老少警察搭档破案,觉得和一般的侦探电影并没有多大区别时,甚至有放弃的想法,直到后来才发现它的精彩。
这是部以破案为引子,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片子。故事的背景是肮脏的城市,动荡的居住环境,对情感难以把握的人心,似乎所有的都无以为靠。影片以黑色及灰色为主题背景,色彩不血腥却具有强烈的明暗差,时常出现的狭小黑暗的房间,手电筒强烈的光线不断出现在侦案现场。
老警察沙摩塞还有七天就可以退休,命案却一桩接一桩发生,当他将毫无关联的三桩命案联系起来,意识到将发生《圣经》里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时,本打算退出此案,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与新警察米尔斯一起。案发现场没有任何指纹,直到发生五桩命案,警察却没能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时,凶手约翰却来到警察大厅自首了,带着他的血淋淋的十指和平静的微笑。
这让所有人都费解,约翰主动被警察所困,那他将如何去实施他未完成的两桩命案呢?悬念顿生。影片中约翰的出镜不多,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但却给我最深的印象。他带两个警察一起去郊外寻找最后两具尸体,坐在警车上隔着铁栏谈话的表情和语言,是全片的亮点。轻缓的语言讲述着他经手的五宗罪,眼神里荡漾着一种轻微的波浪,以至于你会觉得从他口中出来的残忍语言,都带着一丝优雅的色彩。你会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有道理的。就是这样一个自信却邪恶的布道者,和米尔斯被激怒的粗暴神态形成强烈对比,你甚至会站在约翰的角度来说:“看吧,这就是浑身罪恶的人们!”
约翰因嫉妒米尔斯及其妻子翠茜的幸福,割下翠茜头颅让人送至案发现场,米尔斯暴怒之下击毙约翰,这种结局出人意料之外,却又似在情理中。此时,你似乎不得不佩服约翰的眼力,选中了米尔斯做为第七宗罪:“暴怒”的代替者是完全对的。而约翰自己,却是以那种邪恶自信的笑容坦然地面对被杀,因为他知道自己犯了“嫉妒”罪。约翰虽死,但他却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死的,因为所有的都在他的掌控中,他完成了上帝交给他的任务。这个最引人眼球的结局发生在七天后的七点钟,那带着神秘色彩的“七”上。
约翰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只是这份完美过份极瑞,在剥夺了那些“罪恶者”生存权利的同时,也无法原谅自己的“罪恶”。他的笑,似一个诅咒,牵引着人们审视自身。
沙摩塞,这个办案慎密、行走孤独的老警察,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丑陋早已司空见怪,他会告诉米尔斯遇到抢劫时不要叫救命而喊救火,他不要孩子,因为不想让孩子出生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他就这样不紧不慢地生活在这个肮脏的城市,冷眼旁观着一切。
米尔斯,脾气暴燥,却有着善良的心地,他似一个孩子般爱着家中的
宠物和妻子,却因这份对妻子的疼爱,在得知妻子被杀后无法抑制的悲痛终于爆发,以至于杀死了凶手。
执法者与上帝的传道者都有罪,活在这个世界上,谁能没罪呢? 海明威曾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 。看完这部影片,这两句话我都不认同。
七宗罪观后感200字就行 用心理学阐述
《七宗罪》讲述了老探员萨默塞特和年轻的警察米尔斯追查连续杀人案的故事,而杀人犯John是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自己认为自己是神派来的使者,代表神以七宗罪的来惩罚世人。老探员萨默塞特则看多了太多的杀人案件和了解很多犯人的性格,在侦查案件事表现出冷静,特别是最后车子里,一句话都没有说,对于犯人解释表现出习惯以至于不去和犯人反驳。年轻的警察米尔斯一心想抓到犯人,但由于自己的冲动,被犯人诱导去犯罪,最终由执法者变成犯罪人。
影片的john不是没有文化,相反是受过高等教育,智商也极高,但反而却成为了危害社会的人。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加上社会上的种种原因,犯人就用七宗罪来衡量这个社会,对犯有七宗罪之一的人连续杀害,但对自己所犯的罪,却只有七宗罪之一的嫉妒,完全没有对自己杀人而感到罪恶,自己认为自己是替神办事,帮助社会。影片中的john是典型的反社会人员,他们的人格扭曲,开始异化,脱离现实社会思想。他想用七宗罪来告诫世人,但自己却制造人去犯七宗罪,而不是去感化和告诫,把罪行强加于别人,只顾及自己的计划,只是用自己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罪行,他所说的罪行其实都是他自己想的,没有用社会角度来衡量他的罪恶程度。所以犯人john是一个严重的偏执狂,思想过度夸张。
至于年轻的警察米尔斯,最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私自杀死犯人。作为一个警察,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看出,人性的脆弱,造成了冲动性犯罪。米尔斯是由于自己的性格,然后被外界因素影响也导致他犯罪,说明犯罪人有些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格而导致犯罪,性格也是犯罪的起源之一。
老探员萨默塞特则是办案的老手,当他看到犯人留下的暴食和贪婪时,知道犯人是以七宗罪来连续杀人,然后就去查看有关七宗罪的书,来猜测犯人的心理和作案方法。说明了,猜测犯人的心理是破案关键和线索。
《七宗罪》讲述了3个人的故事,表现出犯罪和心理的关联性。
急求七宗罪影评
昨天深夜看完了《七宗罪》。
这是一部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片子,看到片名,就想起与之相似的《第七封印》。如果说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对信仰的根源和上帝的存在进行了追问和探讨,那么《七宗罪》展示的就是如果丢掉信仰,世界将会怎样。
影片中的纽约,灰暗、潮湿、肮脏、混乱,接连不断的命案,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开头是老少两代警官追查杀人凶手,感觉好像一部侦探片。被杀者的惨象和阴森的作案现场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心理紧张。在案子进行到第三个时,他们突然领悟到凶手是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在以上帝之名惩罚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片子的宗教意义也就从这里开始显现,并在剧情行进中愈加强调,特别是将近影片最后,凶手极力控诉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来惩罚那些有罪的人。
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会遭惩罚。这样片子就有种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让人看后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产生罪恶,让凶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杀戮的方式来进行惩戒,影片好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是因为信仰的缺失吗?在西方,启蒙运动发现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渐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充分肯定了人类的理智,开始蔑视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强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大卫和tracy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
老威廉的态度其实就是现代城市人的代表,他对这个世界很是厌恶,在目睹一场街边的抢劫案后钻进出租车,司机问他去哪里,他说:“far far away…I don't know this place any more……。”他选择的态度是逃避。他这种心理在一次和大卫的酒吧谈话中被大卫揭穿,大卫还表示自己不会如此,知道这个世界的罪恶,但仍然坚持下去与它斗争。威廉没有反对,他的想法的确如此,他意识到自己也应该积极面对这个世界,不能再逃避,所以他回家后砸掉了那个让他更感孤独的闹表。并且最后警官问他退休后将要去哪里时,他说:“around,I’ll be around。”可是,大卫的坚持不是盲目乐观,是因为他有动力有信念,那就是对妻子的爱。片子中,可以看到大卫结束和威廉的内心对话回到家后,抱着妻子说:I love you,very much…但是威廉的坚持就有些不得已,而且仅仅是种个人行为。
这是部绝望的片子,它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罪恶和冷漠,但是没有告诉人们怎样避免这种境况的恶化。是保持人性的善和对上帝的皈依吗?可是片子塑造的拥有美好人性的tracy最后也被凶手残忍杀害。片中展示的是世界最为阴暗的一面,对于美好光明温暖的一面完全遮蔽,大卫与tracy的爱情尚且算作这个黑暗底色的一束光线,最后也由于tracy的被杀而消逝。人的出路在哪里?影片最后老警官威廉援引了海明威的一句话: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这个结尾太没有说服力,这个世界不是个好世界,如何值得人们去奋斗?
此外,在这个片子中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反复论述的观点,新媒介的出现对人们认知世界方式的改变。老少警官威廉和大卫,代表了受不同媒介影响的两代人。老威廉是在印刷媒介的环境里成长的,他应该出生在20,30年代,那个时代电视还没有普及。而大卫显然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所以他们处理案件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印刷品是有字符构成的,阅读时需要大脑不断的解码、记忆、呼应、总结、抽象,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过程,老威廉正是秉承印刷媒介造就的逻辑的、缜密的、深刻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细节,并以此为线索进行逻辑推理,遇到问题甚至会翻阅古典著作,表现了沉着谨慎的侦案风格。电视是光影和声音组合物,看电视不需要动脑子,人们不费任何力气就能理解电视上的通俗语言和画面,从小就看惯图像偏向视觉体验的大卫的表现是狂噪、冲动、易怒、油腔滑调、满嘴脏话,侦案时也是对着几副现场图片翻来覆去没完没了的看个不停。老威廉给他的几本但丁的书,被他诅咒并扔进抽屉里。
另外,老威廉去图书馆查资料时,遭遇一拨无所事事的同事。他们整年呆在图书馆,只知道喝酒、打牌,威廉责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习知识时,他们自嘲自己有文化,随即打开唱机,播出的曲子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在静谧平和的旋律中,老威廉在思考,他们继续打牌取乐。先贤的知识高雅的音乐被人们漠视,在这样的情节中,这个曲子就像文明退化的哀乐。
还有,就是morgan freeman这个老黑人演技实在太棒了,尤其最后回答警官提问退休后将去哪里,他说““around,I’ll be around”时的表情和声音。第一次看见他是在《肖申克的救赎》,当时就觉得他演的那个黑人犯人真特别好。听说他还演过《冒牌天神》,以后一定找机会看。再有就是pitt啦,狠帅,虽然扮演的年轻警官冲动鲁莽。
电影《七宗罪》观后感及疑点
我一直以为好电影是要给人启发或者传达给人想法的!据说《七宗罪》是一部好电影才看的。看了之后呢?没觉得有什么启发,也没感受到导演要传达的东西!想想可能是自己笨吧!看影评!结果呢?影评全都是争论最后那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他老婆打底死没死!我很疑惑!难道导演拍这个电影就是想传达那个女人到底死没死?我的愚见是管她死没死!这只是一部电影,不是历史事件何必那么较劲?这部电影到底传达了什么给我们?是提示人们大家都在犯着这七种罪孽吗?这大家一直都知道啊!那然后呢?警示人们不要犯吗?很明显不可能啊!那到底是干嘛?吓唬大家犯罪了会有人来惩戒你?我真的模糊了!他想说什么?什么是好的电影!可能我真的太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