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全球最牛"黑客暴毙,著名黑客有哪些?
- 2、沈南鹏发展吏?
- 3、什么叫反黑客?
- 4、白客是不是反黑客的?
"全球最牛"黑客暴毙,著名黑客有哪些?
【"全球最牛"黑客暴毙】
现年35岁的美国著名黑客巴纳拜·杰克(见图)在2010年“黑帽”黑客会议上利用他独创黑客技术令自动提款机狂吐钞票,一跃成为全球最牛的“明星黑客”。而他本打算在7月31日开幕的2013年“黑帽”黑客会议上,展示一项更为惊人的黑客绝技——遥控杀人。然而蹊跷的是,7月25日,就在这项“黑客绝技”曝光前夕,杰克突然在美国旧金山神秘死亡!
据报道,巴纳拜·杰克是一名出生于新西兰的黑客、程序员和计算机安全专家。他曾花了2年时间研究如何破解自动提款机。2010年7月2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黑帽”黑客会议上,杰克将2台ATM搬到“黑帽”会场上,他刚一执行破解程序,自动提款机便不断吐出钞票,在地上堆成一座小山!这段“提款机破解秀”堪称2010年“黑帽”黑客会议上最为轰动的精彩好戏。
时隔整整3年之后,身为“明星黑客”的杰克重出江湖,打算在7月31日开幕的“黑帽”黑客会议上,展示一项更为惊人的“黑客绝技”——在9米之外入侵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无线医疗装置,然后向其发出一系列830V高压电击,从而令“遥控杀人”成为现实!杰克声称,他已经发现了多家厂商生产的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漏洞。
由于美国警方拒绝透露杰克死亡细节,杰克的死引发了各种疯狂阴谋论——有阴谋论者指出,杰克最新针对医疗设备的“遥控杀人”技术不仅会对公众的生活安全构成威胁,也将令生产这些存在漏洞的医疗设备的厂商的名誉和经济利益遭到重创,不排除杰克因此惹火烧身,招来杀身之祸。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道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
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在中国,很多网友将黑客与骇客区分为一类,实际为错误区分。
【世界著名黑客有哪些?】
1、 【Kevin Mitnick】:
Mitnick也许就是黑客的代名词。美国司法部仍然指责他为“美国历史上头号电脑犯罪通缉犯”。他的所作所为被记录在两部好莱坞电影当中:《Takedown》和《Freedom Downtime》。-
Mitnick“事业”的起点是成功的破解了洛杉矶公交车打卡系统,并因此可以免费乘坐。然后和苹果的Steve Wozniak一样,Mitnick开始尝试盗打电话。Mitnick第一次被判有罪,是因为进入数码设备公司的电脑网络并且窃取软件。
稍后Mitnick开始了两年半的黑客行为,他声称自己侵入电脑、穿行于电话网络,窃取公司的秘密,并且进入了国防部的预警系统。他的落马源于其入侵电脑专家和黑客 Tsutomu Shimomura的家用电脑。
在五年零八个月的监禁之后,Mitnick现在的身份是一个电脑安全专家、顾问。
2、【Adrian Lamo】
Lamo专门找大的组织下手,例如破解进入微软和《纽约时报》。Lamo喜欢使用咖啡店、Kinko店或者图书馆的网络来进行他的黑客行为,因此得了一个诨号:不回家的黑客。Lamo经常发现安全漏洞,并加以利用。通常他会告知企业相关的漏洞。
在Lamo攻击过的名单上包括,雅虎、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和Cingular等,白帽黑客这么干是合法的,因为他们受雇于公司,但是Lamo这么做却是犯法的。
由于侵入《纽约时报》内部网络,Lamo成为顶尖的数码罪犯之一。也正是由于这一罪行,Lamo被处以65000美元的罚款,并被处以六个月的家庭禁闭和两年的缓刑。
3、【 Jonathan James】
16岁的时候James就已经恶名远播,因为他成为了第一个因为黑客行径被捕入狱的未成年人。他稍后承认自己喜欢开玩笑、四处闲逛和迎接挑战。
James攻击过的高度机密组织包括:国防威胁降低局,这是国防部的一个机构。他的入侵使其获得了可以浏览高度机密邮件的用户名和密码。
在James的“功劳簿”上,他还进入侵过NASA的电脑,并且窃取了价值超过170万美元的软件。美国司法部有这样的一段描述:James窃取的软件可以支持国际空间站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和湿度控制。发现这次入侵之后,NASA不得不立刻关闭了整个电脑系统,造成的损失达到41000美元。现在James立志开办一家电脑安全公司。
4、【Robert Tappan Morrisgeek】莫里斯
.
Morris的父亲是前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科学家,叫做Robert Morris。Robert是Morris蠕虫病毒的创造者,这一病毒被认为是首个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蠕虫病毒。也正是如此,他成为了首个被以1986年电脑欺骗和滥用法案起诉的人。
Morris在康奈尔大学上学期间,创造的蠕虫病毒是为了探究当时的互联网究竟有多大。然而,这个病毒以无法控制的方式进行复制,造成很多电脑的死机。专家声称有6000台电脑被毁。Morris最后被判处3年缓刑,400小时的社区服务和10500美元的罚金。
Morris现在担任麻省理工电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其研究方向是电脑网络的架构。
5、【Kevin Poulsen极客】
他的另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字是Dark Dante,Poulsen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他采用黑客手段进入洛杉矶电台的KIIS-FM电话线,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一辆保时捷。
此后FBI开始追查Poulson,因为他闯入了FBI的数据库和用于敏感窃听的联邦电脑系统。Poulsen的专长就是闯入电话线,他经常占据一个基站的全部电话线路。Poulson还会重新激活黄页上的电话,并提供给自己的伙伴进行出售。Poulson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最后在一家超市被捕,判处以五年监禁。
在狱中,Poulson干起了记者的行当,并且被推举为Wired News的高级编辑。在他最出名的文章里面,详细的通过比对Myspace的档案,识别出了744名性罪犯。
6、【李纳斯·托瓦兹】
Linux这部史诗发端于赫尔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源程序。李纳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
在离市中心不远的Kalevagatan(与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这是一个19世纪的建筑与现代化平房交相呼应的地方。李纳斯与妻子住在这里。他的家很像是大学生的集体宿舍,楼梯下总放着一排排自行车。
李纳斯本人看起来就像一名学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浅褐色头发,蓝眼睛,目光透过镜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浓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衬着一张孩子气的脸庞。他的房间四周排列着许多书籍,里面布满了油画和各种装饰品,相当低廉的窗帘,两把扶手椅之间挂着发干的鳄鱼皮,房间里还有两只目空一切的猫和几台计算机:三台PC,一台Power Mac,还有三台从DEC借来的基于Alpha芯片的微机。它们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另外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不易察觉:那是一根将计算机连到的专线,由当地的一家ISP安装并承担费用,它是对这位Linux道士的象征性奖励。
7、【尼亚克】 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
在硅谷,一个人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的钱财要困难得多。因为财富是声名鹊起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
财富,就必须勾心斗角、逐利而去。因此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Oracle的埃里森还是英特尔的葛鲁夫,都只能在当地获得毁誉参半的名声。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个人肯定非沃兹莫属。
这位当年的技术天才,淡泊名利,性格纯朴,早早离开了热闹的中心。这也注定了他必然与计算机业沿着不同的路线,书写各自的历史。昔日的战友乔布斯又在叱咤风云,而他则过着自己安静的生活。
8、【汤普生】
不可思议的是,当初这个操作系统的诞生,并不是为了把它推向市场,甚至不是为了让更多人使用,而仅仅是作者为了便于自己使用,而且初衷是为了自己更方便地玩游戏。连Unix这个别扭的名字,也是对早期一个名为Multics操作系统开玩笑的称呼。在后来的获奖答谢中,作者之一的丹尼斯·里奇坦然说:“我们的目的是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工作环境,当然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它”。
然而,在这不经意间,奇迹诞生了,再一次验证了IT业的创新往往是兴趣,而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使然。
经过10年的内部使用,于70年代中期开始。Unix第一次公诸于世,就慢慢走向成功,震动整个计算机业。1969年开始工作时,里奇和汤普生根本没有想过要掀起业界的狂热,在1974年以前,他们甚至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项目的消息。而当Unix露面时,他们还惊奇于会引起如此大的兴趣。他们并没有积极推销,大学、研究机构可以免费使用,而且还提供源代码。
主要成就:贝尔实验室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工作组的创造力的推进剂。里奇和汤普森在1969年创造了UNⅨ,UNⅨ是小型机上的一个一流的开放操作系统,它能帮助用户完成普通计算、文字处理、联网,很快成为一个标准的语言。
鲜为人知的事实:由汤普森和他的贝尔实验室的同事罗布·派克(Rob Pike)创造的Plan 9,是由UNIX衍生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9、【理查德】理查德·马修·斯托曼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理查德·马修·斯托曼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80年代,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
10、【德拉浦】 约翰·德拉浦
主要成就,发现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作为奖品的哨子(向电话话筒吹声)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Cap’n Crunch给几代黑客引入了“盗用电话线路”打(长途)电话的辉煌思想。约翰·德拉浦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青少年时期,试图使投币式公用电话确信得到他的硬币和接通他的电话。
自己独特的工具:嘎吱嘎
11、【雷蒙德】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埃里克.雷蒙德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辨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12、【朱利安·阿桑奇】
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作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认为,透露公共治理机构的秘密文件和信息,对大众来说是件有益的事。
9万多份驻阿美军秘密文件的泄密让他足以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39岁(2010年)的阿桑奇,因涉嫌在瑞典强奸及性侵犯2名女性,被通缉,2010年12月7日他向伦敦警方自首,随即被押送到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出席引渡聆讯,保释申请被驳回。
2012年8月16日,阿桑奇获厄瓜多尔政治庇护。
13、【卡普尔】
1971年,卡普尔从耶鲁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他专修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学科。也就是在这时他开始
对计算机萌生兴趣。他继续到研究生院深造。20世纪60年代,退学是许多人的一个选择。只靠知识的皮毛,你也能过日子。那些年里,卡普尔1年可以挣1.2万美元。他漫无目标地在游荡,正如他后来描绘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时所说,他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吉普赛人”。
参考地址推荐阅读: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时刻网】
【华讯财经】
【百度百科】
沈南鹏发展吏?
携程网----沈南鹏
如果说沈南鹏在投资银行界是年轻的资深人员,那么转到互联网行业来以后,沈南鹏发现自己已经相对老了,在他看来,现在互联网行业中很多人还是孩子。以前在投资银行如果什么事没做好,他会想自己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两年以后会做得好一点。但以32岁的年龄涉足互联网,真的找不出几个年龄更大的了,沈南鹏知道自己不能犯任何错误了。
职业的改变给沈南鹏带来的是巨大的变化。携程成立四年之后,如愿在纳斯达克登陆,并一直被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从刚上市时的10美元上扬至30多美元。看着自己创办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能有如此的表现,对于有着多年投资银行工作经验的沈南鹏,无疑是最大的满足。而其个人财富也迅速攀升,做“下里巴人”4年时间所积累的财富可能是“阳春白雪”40年都无法攀及。
沈南鹏199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MBA,先后在三家世界上响当当的投资银行做了8年。现在圈内互联网公司中很少有人是从头到尾做过一家公司上市的,而沈南鹏这方面的经验是无庸质疑的,他参与了8、9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上市。其中有3、4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5、6家上市成功,项目融资也参与了很多。这些经验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沈南鹏认识和看好了互联网,最终,决定投身于互联网,实现个人价值更快的增值。
没人要的MBA学生
沈南鹏1989年来到美国,本来是学数学的,但觉得自己不适合研究性的行业,便去报考了耶鲁大学的MBA,因为学MBA和数学有点关系,还可以把以前的知识用起来,如果去当医生或律师,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就这样沈南鹏选择了MBA。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人念商学院的很少,而且当时念MBA不像现在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研究互联网市场、网络经济的课程。通常MBA毕业以后,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投资银行,第二是咨询公司。
现在MBA很热,我们很难想象当年耶鲁的MBA找工作会有多困难。事实上,是MBA毕业的中国人找工作很困难,因为美国人认为让中国人在美国做投资,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回中国做投资银行,帮助中国企业上市 ,更没有想到会回到中国做互联网。与美国人同时竞争同一份工作时,是看学习成绩吗? 说实在的成绩都差不多。关键是看你对商务的理解。沈南鹏说:当年我进商学院时,从来没有念过《华尔街日报》,这对一般的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美国人从小就在资本市场里长大,可能15、16岁就炒过股票,20岁就自己开过公司。而中国留学生大多是从小学念到大学,毕业又来到美国念书。如果说有什么商务经验,最多也就是在大学时搞个酒吧,仅此而已,几乎没有任何市场经验,所以要说服美国人聘用你真的很费力。
最后也许因为沈南鹏的数学背景,亦或是因为毕业于名牌学校,亦或是运气好,最后沈南鹏在同学中算最幸运的,进了花旗银行。与几个同学相比,这可能算是最好的一份工作。
回国淘金
到了1994年时,情况大变,中国热开始了,大量的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帮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以前是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很困难,这时变成所有的人都来找中国人才。人们讲祖国强大了,海外的游子也会直起腰来,这话真是不假,沈南鹏深有感触。在上海长大、耶鲁MBA毕业,又有投资银行两三年工作经验,此时的沈南鹏变成了无价之宝。1994年,很多留学生回国,沈南鹏是其中之一,此时他以香港作为基点,代表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负责在中国的项目。
大批留学生的回国就象大批留学生出国一样,很多人出国时都抱着一个幻想,美国遍地是金子。同样,此时的回国,也一样因为美国人知道中国到处都是金子。
1996年沈南鹏被挖到了德意志银行,他进入了得心应手的阶段,负责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到一年,德意志银行作为牵头银行为中国在欧洲发行五亿马克的债券,发行完以后,在法兰克福有一个酒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亿马克债券发行完成,然后奏国歌,沈南鹏说当时的自豪感在胸膛澎湃,有点象奥运会上拿了金牌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的心情。
还有一件事沈南鹏很引以为骄傲,因为他个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上海浦东外高桥有家秘鲁公司叫外高桥保税区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有个外高桥大厦已经抵押给银行,再想融资就很困难。沈南鹏告诉他们以你们现在的信用是可以直接贷款的,而不必把楼抵押出去,建议他们作结构性融资。这对他们来讲是很不可思议的,本来楼只能融五千万美元,但最后在沈南鹏的帮助下,这家公司融了一个亿的资金。
作投资银行是个很刺激的工作,沈南鹏说从毕业以后到去年年底离开整个银行界,没有一天是七点钟以前能够回家的。这个工作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无论市场怎样,总要想方设法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且市场的机会是瞬息万变的,比如一个项目在两个月以内,必须做成,做不成,以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有时甚至是今天晚上必须做成,做不成这个机会就会溜走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工作强度有多大,对人的要求极高,既要一丝不苟,又要快速、准确。
赚大钱还得是互联网
投资银行很刺激,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永远是中间商,不是实业的主体。高速增长的经济是每年200%~300%的速度增长的,而投资银行作成一笔生意,只能提取2%-3%的费用,要想真正发展自己,就要作经济的实体。1998年年底,沈南鹏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了一家反黑客软件公司。当时互联网还不象今天这么热,但由于沈南鹏做投资银行的接触面较广,而且在加州有很多大学的同学,所以每次去都被灌输互联网的思想,看到美国互联网发展如此火爆,沈南鹏决定投资互联网。选择切入点非常重要,沈南鹏觉得电子商务在中国有机会,1999年5月携程网建立了,创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由CEO季琦来负责运营,沈南鹏只是在董事会的角度来把握宏观的框架。
沈南鹏越来越感觉互联网公司的高速增长需要自己倾心倾力,公司除了需要有人日常管理,还需要宏观的策略、政府关系,媒体关系,这些都是他的优势,所以1999年年底沈南鹏正式离开了投资界,专心携程网的工作。
携程1999年5月成立、10月正式开通。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季琦负责运营,沈南鹏只是作为公司董事把握宏观框架。但此后携程发展的速度已经牵扯了他很多精力,加上从事多年投资,沈南鹏也确实希望补充自己在日常运作方面的经验,于是,1999年年底,沈南鹏正式离开投资界、专注于携程。
进入互联网界时,沈南鹏已经32岁了。32岁对投资界来说还是一个允许犯错误的年龄,但在互联网领域内,当沈南鹏看到穿着雅皮、不拘小节的年轻人,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彻底离开投资银行、自创公司是一个不允许有一丝一毫差池的选择。
尽管在做投资人的时候,沈南鹏看了很多商业计划书。但他并不认为计划书是争取融资的最重要环节:“一、两个月以后,能不能按照以前的时间表完成商业计划书里的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携程融资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是,直到即将敲定投资的最后一个星期,其中一家风险投资的负责人还是没有时间仔细阅读携程的商业计划书,当沈南鹏向他征询结果时,他要走了携程从5月到9月的财务报表。第二天早上,携程收到了这位投资人追加投资的决定——“所以,最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
互联网公司需要市场、营运、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沈南鹏认为,MBA的训练正是为互联网公司度身订作的。互联网公司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公司如何运营,市场如何去做,融资如何去做,这套东西正是MBA两年训练的关健所在。沈南鹏有跨国公司的经验,有MBA的训练,有融资上市的经验,在互联网公司,这些才能和经验都能够真正用起来,个人价值此时的增值会最高。
没法想象在Nasdaq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会有三五十家公司,但沈南鹏相信携程网会是脱颖而出的一家公司,但公司是否能做好,沈南鹏觉得他的在与不在有很大的区别。沈南鹏同时是四家公司的董事,关键是在这个时间段,他在哪里做最好,个人的增值机会最大,时间如何得以最有利的运用,答案无疑是互联网公司。
真实的旅游业电子商务
美国电子商务第一大赢家是股票,第二大是旅游,美国目前旅游网公司上市的有七、八家,不难想象,中国以后有2~3家旅游网上市是极有可能的。
现阶段国内的互联网确实被炒得太热,也许没有特别扎实的商业模型的公司也会取得融资,但作为经营者和投资者,要想清楚自己的经营模型能否成功,不是今天有多少投资者投了多少钱,而是最终你的公司能否赢利。而且,公司能否赢利不是上市就能解决的,上市不是结果而是刚刚开始。沈南鹏看准了旅游行业的电子商务能够赢利,中国旅游业将来会越来越大,而且结算和物流比较容易,这在中国非常有意义。目前中国旅游业中间人太多,旅行社不是旅游产品最终生产商,航空公司和酒店才是旅游产品最终生产商。消除非有效性是整个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恰恰能够消除旅游业的非有效性。
有人说携程网网站版面设计太简单了,没错,因为携程网关健让顾客订票、订房,实现简单自助旅游。实现电子商务是携程网的核心,使营业额快速增长,沈南鹏的期望就是这样实际。
什么叫反黑客?
一名黑客(hacker)是一个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电脑编程或电器工程。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
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
黑客和骇客根本的区别是:黑客们建设,而骇客们破坏。
也有人叫黑客做Hacker。
著名黑客站点:
黑客一词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
一个对(某领域内的)编程语言有足够了解,可以不经长时间思考就能创造出有用的软件的人。
一个恶意(一般是非法地)试图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的人。这个意义常常对那些符合条件(1)的黑客造成严重困扰,他们建议媒体将这群人称为“骇客”(cracker)。有时这群人也被叫做“黑帽黑客”。
像国内著名的黑客
“教主”则是一个专业的黑帽黑客,利用系统的漏洞来达到入侵和渗透的目的。
一个试图破解某系统或网络以提醒该系统所有者的系统安全漏洞。这群人往往被称做“白帽黑客”或“匿名客”(sneaker)或红客。许多这样的人是电脑安全公司的雇员,并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攻击某系统。
一个通过知识或猜测而对某段程序做出(往往是好的)修改,并改变(或增强)该程序用途的人。
“脚本小孩”则指那些完全没有或仅有一点点骇客技巧,而只是按照指示或运行某种骇客程序来达到破解目的的人
反黑客又叫红客
反黑客说白了就是告诉你黑客攻击的原理,
然后达到防范的目的,
有的时候不仅要防范,还要反击
白客是不是反黑客的?
理论上是,黑客是一个统称,白客也是黑客,同样的技术,你干好事别人就叫你白帽黑客,干坏事别人就叫你黑帽黑客。